中新社三門峽2月16日電 題:在河南三門峽,玉鵝賞三千年前“玉鵝”
作者 經(jīng)曉佳 闞力
當下仍有不少天鵝在河南三門峽“越冬”,尋味吸引海內(nèi)外游客前往觀賞。中華與飛舞的文博天鵝一同受青睞的,還有當?shù)仉絿┪镳^中近三千年前的河南“玉鵝”。
三門峽位于黃河中游,門峽是賞千虢國文化、仰韶文化的年前發(fā)源地,“唇亡齒寒”的玉鵝故事就發(fā)生于此,“玉鵝”則出土于三門峽虢國墓地虢仲墓。尋味
“你看,中華這是文博2800多年前的天鵝,好逼真!河南”來自深圳的門峽一對母子正在欣賞玉鵝,“虢國我們并不陌生,賞千深圳博物館展出過出土于三門峽虢國墓地的青銅鼎,這次來就是實地感受虢國風采”。
2024年5月,河南三門峽,在虢國博物館展出的“玉鵝”。中新社記者 韓章云 攝虢國博物館館長張菁華介紹,據(jù)史料推測,虢仲為周厲王時期的虢公長父,即虢厲公,他生前曾輔佐周厲王執(zhí)政,也受命抵御外敵侵擾,在南征淮夷時戰(zhàn)功赫赫。虢國玉鵝是虢仲生前的掛件飾物。
近距離觀察,該玉鵝高2.3厘米,長3.5厘米,厚0.9厘米,質(zhì)地為青玉,淺冰青色,曲頸垂首,雙翅收斂,嘴微張,圓目微凸,呈站立狀,兩面以陰刻線勾勒出鵝的羽毛,胸部有一圓形穿孔。
“‘玉,石之美者?!谥艽?,玉器被視為美好品德的象征,佩戴玉器成為貴族階級的風尚?!睆堓既A介紹,西周時期的玉器多選用透閃石軟玉,包括和田玉、岫巖玉等。從玉器上出現(xiàn)的鉆孔、雕刻等工藝看,西周時期的玉器制作技術(shù)已相當成熟。
“在虢仲墓的考古發(fā)掘中,墓主人的頭頂、面部、頸部、胸部等擺滿了各種玉器??梢哉f,墓主人是以‘玉人’狀態(tài)下葬的?!睆堓既A表示,這些玉器包括禮玉、佩玉、殮玉、飾件、棺飾等,多達1050件,玉鵝是其中的精品。
天鵝在中國文化中一直寓意優(yōu)雅、忠誠、勇敢,“鴻鵠之志”里的“鵠”,《詩經(jīng)》中“白鳥潔白肥澤”的“白鳥”,以及古語中的“鶴”,皆為天鵝。這只玉鵝表明虢仲志存高遠,也直觀證明當時的三門峽地區(qū)就有天鵝存在。
張菁華稱,在虢國墓地,和玉鵝一起出土的仿生動物玉器有30多種300多件,幾乎囊括了北溫帶地區(qū)常見的動物類別,不僅反映出當時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的優(yōu)渥,也豐富了人們對古代動物分布和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的認識。
2024年5月,河南三門峽,游客在虢國博物館拍攝“玉鵝”。“玉鵝”左側(cè)是雙人紋玉獸,右側(cè)是玉鳳。中新社記者 韓章云 攝如今,每年10月中下旬,來自蒙古國和西伯利亞的大天鵝長途飛赴三門峽,在淺灘濕地棲息越冬,當?shù)匾虼说妹疤禊Z之城”。
“今天的三門峽已成為天鵝的主要棲息地,這只小小的玉鵝不知不覺中也為‘天鵝之城’代言?!睆堓既A表示,虢國博物館注重展陳方式創(chuàng)新,通過AI技術(shù)讓玉鵝與天鵝“同框出鏡”,受到年輕人歡迎。
“來三門峽本來是看天鵝的,沒想到博物館的玉器這么精美”,在社交平臺上,不少網(wǎng)友曬出自己拍的玉鵝、白玉璧等。有的小朋友背誦“鵝”相關(guān)古詩詞后,還收到了博物館贈送的天鵝文創(chuàng)。
據(jù)悉,直到3月當?shù)靥禊Z季結(jié)束,觀眾仍可在虢國博物館免費使用天鵝主題限定章,還有多項“打卡”活動參與。一靜一動,于黃河之濱浪漫邂逅。(完)